林国豪 整理
韩丽珠的《输水管森林》利用输水管作为一种媒介,借用输水管的弯曲复杂造型,以及冰冷的触感作为一种隐喻, 再现当时正在经历重重社会变迁的香港,以及在变迁中,香港冷漠与陌生的社会面貌。
所谓的再现,是通过“约定俗成”,大家拥有共同记忆和共识所建造的。利用输水管这个符码来再现香港,显示了作者作为创造者,在接受者认知过程中,意图塑造某种对香港这个概念的印象。因此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可让许多香港人或是了解香港历史的人士得以使自己的记忆,与文中重建的场景加以联系,并且形成一种认同感。
当时的香港拥挤不已,城市间的楼房都建得密密麻麻。而香港人民主要居住在旧式的公共屋邨里,楼里的水管全都是外露的,并且由走廊一直通向各个单位,如同一座被输水管缠绕的森林。
然而,因为社会的变迁,“输水管”在新住所里已不再是“外露”的,它被改建为“隐蔽式”。原先作者能够通过水管感受到邻居的存在,现在都不能了。另外,作者也利用独留在对面大厦的胖子做联系,不少住客早已搬走,近乎“人去楼空”,只留下他,邻居或许没有注意到他,又或许根本无视他存在,再现了当时的香港社会面貌,即是港民都把自己封闭起来,对旁人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陌生尽显无遗。
作者也数次提及医院的场景,尤其强调医院后巷那一幕。街道冷清,墙上由密密麻麻、向四方八面伸展的输水管组成,像是闲人免进的地方。另,作者也与主角的外婆肠子“出了毛病”并列,用作隐喻,体现作者眼里城市的形态:它是复杂、冰冷、空虚、没有温度,而且是“生了病”的城市。
整体而言,输水管作为全文的贯穿,要再现的是香港没有灵魂、冷漠的社会面貌,人与人之间在这座输水管森林里,都是漠不关心,且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