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豪 整理
故事的起点是小虎离家出走逃至枯河的时刻。随后沿着第三人称的倒叙方式,叙述“过去时”,即小虎遇到小女孩小珍子、被怂恿上树折树杈、大树看似摇摇欲坠,到最终树杈断了… 小女孩被压伤或压死了、到小虎被歇斯底里地鞭打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要反映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心境,从一开始的被质疑、被迫证明自己直至遭冤枉、有苦难言,甚至最后被无辜遭到鞭打。
这都是作者在情感上的刻意安排,因为莫言擅长描绘人类的感觉,他要通过文章的节奏和氛围、以及其倒叙方式,来强调这一切都是回忆,已经为时已晚,也充满了无可奈何。在文中说:“一个孩子从一扇半掩的柴门中钻出来,一钻出柴门,他立刻化为一个幽灵般的灰影子,轻轻的飘浮起来”,他死后化为灵魂,根本无法回忆起生前的种种,但通过跳叙和倒叙的手法,他要营造的是一种狞厉和凄凉气氛,提醒读者这是个悲惨的事件。
在艺术作品里,形式与叙事手法就是内容。与其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与正常逻辑来叙述,即是主人公小虎因为折树杈惹祸、挨打、离家直至最后死去,《枯河》结合跳叙和倒叙的方式,来制造气氛与悬念,以让读者对小虎的遭遇,甚至对他的死亡产生好奇。
既然小虎的死无可避免,那他死的原因就是关键,而作者就巧妙利用倒叙的方式,将小虎离家出走的原因一层一层揭开,从而揭示导致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即是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由少数当权者掌控村民命运的极“左”路线横行时代(导致各自只为自己着想、人心冷漠),以及人物要传达的一种“以死明志、向死而生”的思想,让读者从叙说的“回忆”中,感叹、惋惜甚至感到愤懑。
有空的话,不妨看一看莫言短篇小说《枯河》,说不定能看透人性不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