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eatures 专题报道 News 新闻报道

蔡厝港中学免费网上延播SUPERSTAR比赛

林国豪 报道 刊载于《联合早报爆米花》

Screen Shot 2017-11-23 at 11.55.11 PM.png

在无制作费和任何机构支持的情况下,一群热爱节目制作的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两届”蔡厝港中学SUPERSTAR”。第二届”蔡厝港中学SUPERSTAR”总决赛于8月8日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圆满落幕。

这项比赛分为1场试音会、2场复赛、一场半决赛和一场大决赛来进行选拔。现场观众可以通过笔记型电脑,登陆蔡厝港中学SUPERSTAR的网站进行免费的网上投选。他们掌握参赛者去或留40%的决定权。

因为深受好评,不仅网站的点击率突破1万次大关,每一场比赛也吸引了约250名同学前来支持。主办单位为了不让那些无法到场支持参赛者的老师和学生错过比赛,更是破天荒提供了免费网上延播服务。在每场的比赛过后,”蔡厝港中学SUPERSTAR”网站的人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上载较早前比赛的全程精彩片段。

最后,16岁的马来选手Arif以2007年英语国庆主题歌曲”Will You”成功摘下第二届”蔡厝港中学SUPERSTAR”头衔,并荣获由主办单位赞助的价值约70元的通讯产品,奖杯和奖状。IPEo1ZWK_400x400

Categories
Features 专题报道 News 新闻报道 Surveys 民声民意

交流bubble:放学了,你还在补课吗?

林国豪 陈君权 报道 刊载于《星期5周报》

Screen Shot 2017-11-24 at 12.04.29 AM.png

放学后没剩余时间留给家人和自己?有学生在博客上诉苦,说放学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有些甚至还声称就连抽出时间去提交申请身份证表格的时间都没有!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生放学后的行程表排得满满的,不是课外活动就是补课,有些甚至还会要求学生逗留到傍晚6点,一个星期连续五天几乎都是这样。难道说,一天苦读12个小时的书就一定有助于学生把学业给搞好吗?

对于放学后补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安排上是否太过于苛刻,是我们值得探索的课题。omy网友也对此课题发表了他们的言论。

marleytim和Carrera10觉得压力其实也同时落在老师们的身上,他们和学生一样倍感疲倦。Carrera10说,老师加班补课后,要改功课,还要准备隔天的课程,也很辛苦。

sweetsweet则说,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系统。但到最后都会觉得,校方所做的都似乎好像是在白费功夫。晓宇也表示,其实不止中学,初院也一样,有很多深广活动,补课等,几乎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这样,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melungeonX更是无奈地说,在学校上课一整天后,已精疲力尽,回到家也没有精力再做功课,只想倒头就睡。不过,他也赞成,多学知识绝对是好事。

但也有网友支持这样的现象。kimchimin觉得如果本地学生觉得压力大,那他们大概还不了解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学生生活。一些国家如韩国,日本,中国等,学生的处境还比本地来得严峻。所以每当觉得自己压力倍增时,为何不多留意一些国家的情况,相比之下,本地的学生算幸福了。

网友dawnsim2则说:“放学参加补课是一件值得鼓励的。补课也能减少那些放学不回家的学生四处惹祸的机率,间接使他们在外四处游荡的机会降低,也能减少自己的开销或减轻家长的负担。此外,学生能利用补课的时间让自己更深入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导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利用这段时间来温习功课。”

除了补课外,学生也需要参加课外活动,学生们学业压力大,也不可能每天都在学校呆上一整天的时间,他们也需要正常的社交活动。早放学的那几天,时间应该让学生们自行安排,毕竟学生们应该学习如何妥善安排时间。

补课能重温知识

圣婴中四林湘湘说:“我认为补课能让我有多一次机会重温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东西,虽然难免会因此没剩多少时间来陪家人或和朋友互动。但是只要补课的时间不要太长,学生也懂得以学业为先,我对放学后补课没有太大的抗拒。”

学校安排的活动对学生有益

蔡厝港中四纪苇杰说:“我认为学校为我们安排的活动都对我们有益,不光是补课,学校也会在放学后安排一些别于一般的活动,比如,写作班,语言强化班等等,扩充和增广我们的知识范围。”

重量不重质就是浪费时间

武吉班让政府中学中三生申悦聪说:“我认为放学后补课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在平常上课时接触不到的东西,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但是补课时间过长有时就会影响我们的时间安排。我们放学一两个小时后通常会有课外活动,如果补课时间过长,就会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重合,时间就会很紧张。除此之外,补课时间过长对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重量不重质,单单追求知识的多少而一味的补课,没有影响时间来整理和消化知识,到最后浪费了时间却学不到东西。”

学生会抗拒 不能硬逼

福春中学中二陈思琴说:“我明白校方这么做的用意,但是如果学生自己对下课后的课程没兴趣,那么即使校方真的能逼学生去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自己本身的心态已经抗拒了这样的安排。没有专心去听课,不仅浪费资源,学生自己也不会学到任何的东西,所以没有必要硬逼他们上这些课程。”

连续上课造成无形压力

前教师余老师说:“放学补课依照每所学校的制度而定,我几年前还是老师时,任教学校规定每天放学后都会有补课到四五点。对于学生来说,十多小时的猛吸收知识,的确会构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脾气格外暴躁。我能谅解他们的疲惫,所以很多时候当学生脾气有点暴躁时,我都能尽量体谅他们,不处罚他们对老师有些许的自大,但是只是在适可而止的范围内。

牺牲天伦换取好成绩在所不惜

家长黄赛金说:“我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考取优异的成绩,牺牲一点与家人共处的时间在所不惜。毕竟,身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为家人争光。所以,我赞成校方在放学后补课,但是我也希望校方能让他们有时间休息大脑,不要过于操劳。”

6c875f50-5da0-11e4-bc9b-06eaec3e7f3b

Categories
News 新闻报道

How to write good self-appraisal?

Information are sourced from the Internet.

Every employee self-assessment should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detail what you’ve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performance review period. As an employee, this is your opportunity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that you bring to the company using real examples of what you’ve accomplished in the past year.

Main things to note:

  1. Highlight your accomplishments
  2. Gather data to showcase your achievements
  3. Align yourself with the company
  4. Reflect objectively on any mistakes
  5. Set goals
  6. Ask for anything you need to improve
  7. Get a second opinion

A good self appraisal would be:

Throughout the year I have taken an active role in leading three projects for my team. These projects require me to coordinate a large, global team and drive decisions so that we could deliver each project on time. In addition to managing these projects, I’ve also helped to onboard a new member to our team.

Also, bear in mind the followings.

  • Include facts and figures– Keeping a journal of your accomplishments and work results throughout the year can pay off when it comes time to write your annual self-assessment.
  • Be specific– Vague sentences in your self-assessment end up being meaningless to the reader, but if you can quantify your results with something specific, the reader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that your results had. Saying “I responded to customer inquiries in a timely fashion” is much less meaningful than saying “I responded to all customer inquiries assigned to me within 24 hours and assisted with other team members as well”.
  • Rationalize results– If you’re talking about a success that you had, explain how you achieved it. Write down who else contributed, how responsibilities were divided, or what extra steps you took to ensure success. If you took a special initiative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a project,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document that. If you came up short on a goal, this is the place to document what you learned through that experience, and/or what resources could have lead to more success.

If you have a mentor, use the input you receive to make sure your self-appraisal comes across as professional, positive and productive.

Categories
Features 专题报道 News 新闻报道 Surveys 民声民意

交流bubble:校园里认干亲

林国豪 报道 刊载于《星期5周报》

12-16120Q34P1208.jpg

以往,对于思想较传统的长辈们来说,两家子女要结义金兰,认”干亲戚”,都少不了要设宴邀请一些亲朋戚友们前来见证敬酒结拜仪式。但现在,在学校里,你不难发许多学生再也不以”朋友”或”同学”来称呼彼此,反而是以干姐妹或兄弟称呼。

几乎所有受访的学生们都表示对于这种”干家庭”的流行趋势,并不表示惊讶,甚至有些觉得,成为其中一份子也无不好。你觉得这种”干家庭”的设立值得鼓励吗?

网友rouxi1441说,现代的年轻人都只注重自己是否跟得上流行步伐,担心自己和潮流脱节。”干家庭”的流行也是一样的道理。年轻人结交干兄弟或干姐妹,为的只是要和朋友一样,好让自己也能在朋友间有共同的讨论话题。

当你的结拜兄弟姐妹遇到麻烦时,你会挺身而出为他们解围吗?大多时候这些”哥哥姐姐”还是比较讲义气,常常为了”弟妹”的麻烦事出头,有的甚至还会因此动粗!

dalunjia21说,即使自己惹上什么麻烦,也有所谓的干哥哥或干姐姐们撑腰。purplefactor09则说,只有那些深感寂寞,得不到家人的爱的年轻朋友们,才会寻找干哥哥,干姐姐来填补空虚。但purplefactor09却不认为,这些干哥哥姐姐,在干弟弟妹妹遇见困难的时候会出手相助。

寻找爱的呵护

独生女missy5566则表示,由于父母时常在国外,家中除了佣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倾诉对象,这使她对人生深感无奈与厌倦。她认为,干哥哥干姐姐们能给她所渴望的爱,即使他们采取敷衍态度,她也心甘情愿地受骗。

匿名shesometimes的网友表示,和同学结拜,是因为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很想要找个谈得来的知己分享生活心得。结交归结交,还是要分轻重好坏。如果结交的是损友,不但帮不了你,甚至还会害了你。说到底,外来的关怀还是比不上真挚的亲情,毕竟彼此身上都留着同样的血。

蔡厝港中一林玉姗说:“我本身就有十几个干哥干姐。跟他们结交,是因为我们的年龄相近,想法也接近,我认为他们能在我成长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不是不爱我的家人,而是希望能有干哥干姐们为我指引我方向。”

寻找靠山出头

一些学生尝试寻找所谓的”靠山”,好让自己有难时有个有点影响力的人能帮自己出头,免得自己被欺负时寡不敌众。这样不但可以睡得安稳,别人还会敬自己三分。

南华中三杨幸琳说:“有些则看到相貌出众的异性同学,不知从何靠近,就以结义金兰为借口;也有是羡慕别人有干兄弟姐妹,所以也跑去认几个来满足自己。”

要适可而止

蔡厝港中三吴杰铭说:“干兄弟或姐妹始终不会比家人来得亲,他们也不会百分百地为你奉献或付出。毕竟,干兄弟或姐妹不会像家人一样包容你的过错,只要稍稍冒犯他们,干兄弟或姐妹可也没得做了。我个人觉得,其实结交干兄弟或姐妹没什么大不了,只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结交,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再好也只是好朋友

青少年这种做法是出于好玩的心理,或是在寻求归属感,关怀与依靠,以此增加彼此的凝聚力。青少年彼此称呼干兄弟姐妹没什么不良影响,只是大多数都抱着不认真的态度,往往在结交新朋友,建立新关系后,便把先前的”手足之情”给忘了。

立化中三陈佳慧说:“干姐姐、干哥哥只是个称呼罢了,如果我们没有放进心思经营这些关系,朋友再好也只是好朋友,并不能因为更换了称呼就成为我们的兄妹。因此我觉得这种举动并没有必要。”

充当了家人兼朋友的角色

青少年结交干哥干姐的行为是一种寻求自我保护或者安全感的表现。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同时,青少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和父母或兄弟姐妹沟通,和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普遍缺乏安全感。

蔡厝港中学老师付蓉说:“当遇到问题时,宁愿告诉同学或朋友。但是,与他人沟通,向他人倾诉,寻求他人的关爱是每一个人必要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干哥干姐就充当了家人兼朋友的角色。因此,我们不可以一味反对这种行为,这是家庭观念越来越淡化的现代社会在青少年身上的一种正常补偿。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结交时一定要结交真正能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你关心和帮助的人,而不要受电影中”黑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种不健康的”拉帮结伙”现象。”

人选绝对不能马虎

家庭主妇蔡亚銮说:“不反对自己的孩子在外头结交干哥干姐,因为我认为,如果这些所谓的干哥干姐年龄比自己的孩子大许多,思想也可能会比孩子们更加成熟。当父母没时间兼顾事业与孩子时,他们也能从旁照顾我的孩子。当然人选绝对不能马虎,必须是正当的对象,这样做父母的才不会担心孩子因此而学坏。”

结交好的朋友自然会对孩子构成好的影响,但好与坏只有一线之隔,所以必须细心取舍,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6c875f50-5da0-11e4-bc9b-06eaec3e7f3b

Categories
Critics 评论 Features 专题报道 News 新闻报道

互动交流:偷拍老师是好玩 还是为了报复?

林国豪 报道 刊载于《星期5周报》

2472e0eacdc1469f9939710551ce5e75_th.jpg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人们,尤其是时尚年轻人,拍照的目的与动机不仅仅只限于只为了留念罢了,而是有更多的用途。例如,他们会在他们专属博客里刊载他们所憎恨或深感厌倦的老师们的图像,如果你认为他们偷拍老师的动机就仅限于以上所述的话,那你就错了。

别忘了,科技的进步不仅限于拍摄的功能罢了,反而研发科技的公司,也在近几年来不断推出日新月异的照片后期制作或加工的软件,促使这市场的竞争力猛增。有了竞争,就一定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必定会促使人们不断求新,进步。而这些进步,使原本难以操纵的软件变得普及化,让人们较容易使用软件里的功能,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能在照片上”动手脚”的机率提高了不少。

但有利必有弊,试想如果学生们投拍老师后,在照片上掏出了老师的脸型,把它转移到某位艺人的性感写照,再把此照片挂上博客或是大量以电邮的形式”批发”给全校,甚至不认识的人。到那时,当人们观看到这些照片,他们会联想到什么?学生对于老师们的看法又会有何转变呢?他们对老师们的尊重与重视,还会像以往那么地强烈吗?而老师们责骂学生的出发点,原本是为了要让学生们痛改前非,纠正以往的错误,但却被学生捉弄与糟蹋,他们对此的心情又会是如何呢?对他们来说,遭受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他们公平吗?

或许你会认为,学生们偷拍老师们的心机没那么重,他们纯粹只是想以捉弄他们来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罢了。更单纯的会认为,那些遭受”不平”的学生,只是在他们博客上辱骂他们的老师们后,附上老师们的照片,好让那些不认识那些老师的朋友,亲戚们能得知学生在骂的到底是谁。

如果你真没做错,或真的是被冤枉的,为何不通过其他途径来发泄呢?到外运动,如骑脚踏车,或是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门关上后,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呐喊,把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这样,既不会伤害或影响到他人,也能让你心情再次通畅无阻,何乐而不为呢?

6c875f50-5da0-11e4-bc9b-06eaec3e7f3b

Categories
Features 专题报道 News 新闻报道 Surveys 民声民意

交流bubble:为什么上课不能用手机?

林国豪 报道 刊载于《星期5周报》

Screen Shot 2016-06-27 at 2.20.11 PM

一般上,老师们最不愿看到学生在教课时用手机。手机发出来的声音不仅干扰学生上课,使他们分心,无法专心学习,甚至有些还是完全”在状况外”:虽然身处课室,注意力却在九霄云外,想着超越课业以外的事情。

大多数发出的简讯纯属好玩,发的都是一些冷笑话,不然就是一些骂老师或是损同学的简讯。

一些拥有较多功能手机的学生,就会躲在一旁,或是在老师较难看到的坐位观赏手机上下载的影片,或玩手机游戏;他们时不时假装在听课,事实上是早已沉浸在游戏和影片中。但是,允许学生班上用手机难道真的只有坏处吗?一些网友就针对此话题在网上论坛里展开了一轮唇枪舌战,发表看法。

网友rayvolvez赞成学生在班上用手机,并表示校方不应该以保守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现象。他觉得人性很奇特,你越不想他做的事,他就越要挑战极限。试着说,如果每所学校都允许学生带手机,让这种风潮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热潮结束后,学生没有挑战普遍趋势的心态,自然而然就不会故意刺激老师。

网友wendy91则说,校方不应该限制学生携带手机来学校,但是只能下课时用。这年头,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变得非常频密,但有时老师不容易找到,这时致电给他们或许就能免去在校园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奔西跑来找老师。

pikasoh12则表示,校园内有很多精彩的事天天正在发生。有了手机,就能把所珍惜的人和事捕捉下来。

valkyries说,如果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学生也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一定会找机会使用。他们可以在课堂进行当中要求上厕所,然后待在里面玩游戏,打电话或发简讯。

他说,很多时候流行趋势就是无法克制,所以老师也不要那么想不开,就大方让学生用,或许最后的结果能出乎你预料之外也说不定。

zander08表示他的学校允许学生在班上用手机。他觉得不应该约束学生的自由,毕竟是中学生了,应该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

H.L认为,校方允许学生带或不带手机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本身的态度如何。如果他们的态度非常恶劣,即使再多的限制,他们还是会明知故犯;而学生如果观念正确,不用以威胁的方式,照样能把信息正确的传达给学生。

学生要懂得自律

蔡厝港中三卢思敏说:“我认为学生们懂得自律,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允许学生在班上用手机还是可行的。毕竟,学生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后,通过寸步不离的手机来记下当天老师交代的功课,这样一来就不会忘了做功课。”

有一定的好处

育林中三许延昌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有它一定的好处。例如,有紧急状况出现时,家人可以第一时间联络到孩子,无需大费周章致电给学校,再通过办公室来传口讯。而且这么一来,班上的同学都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往往,这些事都是很私人的,不便透露。科技日新月异,手机的功能也多得惊人,有些还备有电子词典。当学生遇到生词时,还能在第一时间查看电子词典来学习。”

应该尊重老师

然而,还是有学生持反对票。立化中三赵沁郁说:“一边用手机一边听课是不应该的。毕竟老师是来传授我们知识的长辈,我们必须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给予老师们同等的尊重。老师讲课时你在发简讯,更糟的是还拨电给他人,会让老师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没能激发学生专心上课。”

蔡厝港中二陈铭杰则说:“在班上用手机只会扰乱班上的秩序,学生也会在课堂时间互发简讯,影响那些真的想专心听课的同学们,使得他们无法集中精神。而且,手机容易用来作弊。”

蔡厝港中三唐昊也说:“坏处是一定有的,但好处也不一定是没有。坏处是被老师看到也许会唠叨一番,浪费其他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好处嘛,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及时被通知。但是,大部分学生是玩游戏,听歌,发简讯。真正用在急事上的几率,几乎为零。”

不要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做不适当的事

家长林德顺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有它一定的作用。例如,我的女儿如果忘了带某科的课本,孩子的一通电话,我便可及时给她送去。又或者,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我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她。当然,学生在班上滥用手机不是没有可能,就看他们是否能克制自己,不要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做不适当的事。”

没有用手机的必要

蔡厝港中学母语部主任胡秋香说:“上课的时候,学生应该认真听课,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用手机;除非课堂活动需要用到手机,例如一些户外学习,可能需要学生拍摄照片或短片,然后上载到部落格或学校的网站,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所得。学校规定学生在上课时不能使用手机。如果发现学生违例,通常我会先警告他们。一般而言,学生听了都会把手机收起来。”

她也说:“现在有不少学生在做作文时,遇到笔画复杂或不会写的字的时候,就会利用手机的中文输入功能来查字。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叫学生向同学借词典,或者直接把他们不会写的字写在白板上。通常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是与其他班的同学或校外的朋友互传简讯。有的同学没戴手表,通过手机看时间。当然,有些好玩的学生会偷拍老师或偷偷录下老师教书的情形。”

她补充说:“我在念中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就曾经利用小型录音机(那个时候手机还不普遍)录下不同老师教书的声音,然后在教师节庆祝会上玩”听声音,猜老师”的游戏。有些老师听到自己上课骂人的声音,虽然有点不太高兴,但对于学生的安排,他们其实还是蛮感动的。”

6c875f50-5da0-11e4-bc9b-06eaec3e7f3b

Categories
Features 专题报道 News 新闻报道 Surveys 民声民意

交流bubble:电子游戏分级制 怎么分?

林国豪 报道 刊载于《星期5周报》

02092559603.jpg

前几个星期,报章报道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DA)表示,打算对所有在本地所售卖的电子游戏实施分级制度,避免不适合孩童的暴力或色情内容污染他们单纯的心灵。媒发局说,很多公众写信要求推行此项措施。

目前,当局正针对这些请求与游戏业者与贩卖商仔细洽谈与探讨如何有效推展这项计划。针对电子游戏分级制,许多网友也在网上论坛里留言。

匿名erin的网友说,对于实行游戏分级制度,他抱怀疑态度,把那些不良的网络游戏用红笔划出,反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18岁以下的青少年往往会对”禁区”产生兴趣,所以,提倡分级者以为是在保护他们,事实却恰恰相反。

网友jor说,实施游戏分级制度就意味着年轻朋友们如果想购买任何的电子游戏,将会受到更多的限制。time_shock也表示,自己能通过网上购物来进行交易,即使自己还未到某年龄,一样能以父母的名义来购买一些只适宜成年人观赏或使用的物品。

网友孙健则说,对游戏卡按照等级的分类和货架上的摆放位置都有十分地道的规定。成人游戏卡有专门的密封包装,指定的租售区域设有专人看管,并配有醒目的告示以免孩童误入。游戏分级是社会文明健康和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但是,如果包括租售环节等公众配套措施跟不上的话,再美好的设想,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匿名Shoeless的网友说,实施这项政策是否可行,还得看看业者们是否真的严厉遵守有关当局所定下的条规。一些不道德的业者可能会因为不想让自己的业绩有显著的亏损,就暗地里售卖电子游戏给未满年龄的年轻朋友们,这也使人们,尤其家长们,质疑它的可靠与可行度。

Humster说,这举动是行不通的。一来,那些符合某年龄层的公众可为那些未满年龄的小孩购买所要购买的电子游戏。再来,香烟和烈酒已经是最好的证据;如果走访一些学校,不难发现一些才15,16岁的学生的书包也装有香烟和其他”违例品”,这也说明这方法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有助于身心发展

武吉班让政府中学中四李宜鍇说:“现在很多电脑游戏画质真实,内容也十分丰富,可以比拟现实生活。但有些游戏有暴力画面或内容,游戏中人物的打扮也过于暴露,甚至有点色情。我相信这会导致儿童或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出现偏差。为游戏分级,让不同年龄层的玩家接触合适的游戏,有助于身心的发展。”

分级有必要

德惠中二李宜鍚说:“电子游戏分级是必要的,毕竟游戏内容一旦涉及暴力,恐怖,色情,毒品,吸烟,粗鲁的言语,对于儿童,青少年,将造成身心不当的影响。”

会带来更多束缚

科兰芝中二刘雨辉说:“将电子游戏分级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现在新加坡的电影已经因为分级制度,而给了我们很多束缚,如果游戏也如此,那我们的束缚将更多,可能没有机会玩到想玩的游戏。而如果一位游戏高手刚好因为这个新制度而不能参加WCG,那不是很可惜吗?”

通过其他管道得到

圣升英校中四付霖说:“不同意推行电子游戏分级制,分级会导致人们在童年时代失去很多有乐趣的东西。虽然这个制度能让青少年少接触暴力或色情游戏,但是他们还是可通过其他管道买到。”

外地电子游戏如何分级?

日本的电子游戏分级制度,等级标志位于游戏包装盒的正面封面,分为”年龄区分标志”和”其他标志”两大类。”年龄区分标志”共分四类,适用的年龄层次在标志上都有标识;”其他标志”共分三类,依次是表示教育类,表示是游戏DEMO以及表示该软件用于宣传,促销,还没有最后平定等级。对于游戏分级的审查基准分为四大类,他们分别是:暴力,性相关内容,反社会行为,言语和思想。

美国电子游戏分级制度分级含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位于游戏包装正面的等级标志,用来标记游戏适合的年龄段共有6个等级,3岁以上,6岁以上,13岁以上,17岁以上,18岁以上,待定级;另一部分是位于游戏包装背面的内容描述,用特定的词组描述了游戏画面所涉及的内容,如暴力,血腥,饮酒,赌博以及游戏中人物对话是否粗俗等。

欧洲现行的游戏分级制度,适用于16个国家。同美国的分级制度类似,欧洲的分级制度等级标识也分为年龄种类和内容类型两部分。年龄种类共有五个类别,分别为3岁以上,7岁以上,12岁以上,16岁以上,18岁以上内容类型共有六类,分别为:暴力,性,药品,恐惧,辨别力,粗话。

韩国的电子游戏分级制度,观点与美国有所不同,带有浓厚的韩国民情,所以有些美国认为适合青少年的游戏,在韩国却列为限制级。韩国的分级有全年龄,12岁以上,15岁以上与18岁以上。

家长说家长们会拍手称快

家长刘永烽说:“说电子游戏分级制度可行,当然可行,这需有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条例,条例一旦制定,有了一定的法律明文规定,游戏分级制度就回如同电影分级制度一样,水到渠成。”

他也说:“将游戏分级当然有好处,家长们会拍手称快。因为现在的游戏世界里鱼目混珠,形形色色,许多小孩子们玩得很精,遨游在成人的游戏世界,很难说他们能够免疫。所以,如果能有有关的游戏分级制度,当然可以在游戏王国里建立井然的秩序,有了分级后的秩序,小孩只能在其游戏范围内游游。等游完回到现实世界,手更灵活了,头脑更敏捷了,可谓是好处。”

另外,他也补充说:“从操作上看,我觉得应如电影分级制度大同小异,名称不同,其实质相同。比如,电影的审查很专业,也很严格,一部影片要上映,先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那些专家们可是火眼金睛,经过严格甄别,电影就一分为几,主要区分为少儿级与成人级的,以免一些不健康的镜头污染少儿学生们的心灵窗户。”

老师和家长就可从旁监督

华义中学陈佳颖老师说:“分级制度应该会为学生带来好的影响,父母也会更了解孩子们玩的电子游戏类别。以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但是有了分级制度后,老师和家长就有机会从旁监督,他们应该不会再轻易随便”乱买乱玩”。把电子游戏分级后,老师也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玩的游戏,帮助他们舒解压力。”6c875f50-5da0-11e4-bc9b-06eaec3e7f3b

Categories
Critics 评论

Reactions to Don Tapscott’s “Net-Generation”

Lim Guohao

Don Tapscott uses a positive tone to introduce his concept of the “Net-Generation”. It focuses on how young individuals of this generation (also known as the Net Geners) are highly adept in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media.

The extensive usage of the online interactive medium by these Net Geners has caused an unprecedented difference in how they work, research and play, as compared to the older generations. Unlike the older generation who are more accustomed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ceiving information passively, Net Geners tend to respond actively to the myriad of information from social websites such as Facebook, GoogleTalk and Skype.

These online practices not only changes the way Net Geners absorb information, but also cultivates a “multi-tasking” phenomenon, by which they are able to absorb and to respond to the information concurrently.

Furthermore, the way Net Geners conduct their research has also evolved rather drastically. Tapscott observed that Net Geners are able to extract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various online sources effectively through constructive Google web searches. This new method for research helps them save time, especially since it reduces the hassle of having to read through the entire content of a book.

Tapscott also believed that through all these online practices and multi-tasking abilities, Net Geners have gained the upper hand at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in dividing their attention for various purposes at one time, making them the smarter gener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older generation.

I agree to Tapscott’s viewpoint on how Net Geners have changed the way they work and learn, as compared to people from the older generations. As digital natives ourselves, we have also realized that we are constantly providing content for the Internet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with friends, expressing ourselves or sharing photos with our peers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like Facebook, Blogger and MySpace,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A recent study conducted with 400 American teenagers (aged between 13 to 19 years old), with regards to their online activities, has also shown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are active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s, and majority of them are even providing content in fields that they are unfamiliar with.

Thus, it is our concern that such online practices may only bring about a higher level of unreliable information, since content that is posted on the Internet does not go through much vetting or checks.

Net Geners also have become reliant to online tools like Google, such that they have forgone the need of going to the library to search for reference books so as to cross-exa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aterials that they have researched for online.